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 . 丁鹏文|风景、身体、抽象与自然【环球设计2866期】

DesiDaily 环球设计 2022-10-29



树和草的自然天性是一样的,但自然天性也许有许多维度。混凝土可以是自然的,星际空间也是自然的,人性也是自然的,在城市里你必须拥有一个新的大自然 ,也许你必须创造这种自然。
——野口勇

△图片为野口勇景观作品,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个平滑的时空之境。它以陌生的方式,离间着日常行为与感知,空白、断裂、漂浮、抽离、削切、并置、扩大现有语境、剥离既定意义、制造非物质化景观。但离间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在纯粹的真空氛围之中,将感知的能量彻底释放出来,超越物质,以绝对的方式触碰某种非物质化的体验。

美容院与摄影空间,是这个空间中两个最重要的空间功能需求,一个被安排在安静的内部区域,是关于如何实现日常与现实状态下的个体的美;一 个以共享的方式安排在开放的公共区域,是关于如何以摄影的方式表达对于美的理解与认知。在科技发达的后现代,对于美的纯粹性,既应该被正确对待,更应该被恰当感知。




内向倾斜,抽离于日常的硬边界

与现实环境的离间,从空间入口与外立面开始。入口通过向内倾斜,剥离出既定的建筑框架,使得建筑外框如同空间坐标系一般得以显现,而空间立面与标系之间形成的夹角,则暗示了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角度偏离,以此创造出一个多义的空间入口。

△设计师手稿

高度抽象的外形,未标示的主题,去物质化的表现形式,丰富着空间的硬边界含义。而形体的割裂与疏离,从另一个维度上,让这个被搁浅于城市商业大楼底层的介入式空间,获得了现象上的某种永恒存在,尤其是当它以不锈钢金属板浑然一体的方式,提供了一个试图离物质世界的圆形入口时,抽离日常的表征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强化。

尽管空间犹如一个巨大的锋利物,以非常态的形向插入原建筑腔体之中。但在空间内部,却又能通过一系列以感知为核心的空间组织方式,与周围乃至城市的空间生活形态形成对话,挑战着既有的物质空间观念,保持着对未来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这也便表明,抽离日常正是为了更好的回到日常。




持续与断裂,关于几何的风景

空间内部可以看作是一个拥有7米挑高的架空层空间。在这里,层高的优势并没有被转换成多层空间的经济型利用,而是将空间体块向垂直方向上拔高,在顶部留出一定的间隙,打破传统空间的闭合形式,并让墙体以绝对的体积感和雕塑感,在接续与断裂之间,形成连续的关于几何的风景。

△空间功能轴测分析图

体块状态之下的墙面,拥有着一定的厚度与敦实感,空间在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变化关系中,创造着几何特有的丰富性与抽象性。


断面的墙、被切割的边角、三角体块展现出的动态性、墙体在落地时的悬空、以及圆形孔洞与方形孔洞在墙面上的均匀排布,这些看似固的几何形体,却将空间置于一种流动的状态之下。


当体量的组合被一再延伸衍变,空间感知便越有可能得到强化,神秘的生长力量从中凸显出来,在整体上成为“景”,最灵动的一部分。


但白色又让有着一定厚度的墙体有了轻盈漂浮的可能。视觉体积感在白色的暗示下,变得暧昧而更有感知意义上的张力。空间的复性与对物的观法,在这种经验的矛盾时刻,开始显现出它的魅力。




瞬时事件,诱发创造性的“场”

本质上讲,空间是通过事件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出它的本质特征的。但在这个空间的公共区域范围内,它并没有向人们描述或者暗示什么样的具体事件,其本身就像是事件的展开,允许时间即刻性地向所有事件开放以及流淌。这就是展示在“场”的魅力。

作为一个给先锋摄影师提供创作场地的空间,不对具体事件做强制的叙述是一种更为理想的状态,这意味着把更多的事件叙述权让渡给了摄影师,让摄影师能够通过取景器创造独属于他们自己的瞬间事件。即通过人与对象物关系的瞬时状态,引发对事件的感知,从而体现场所的创造性。这里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无中心的空间体系,没有明确的空间行进秩序与方向,没有模式化的空间与功能的对应关系。


游荡、闲逛、表演、随意地坐、与另一个自己对话。在所有的行为中,空间通过几何体块的穿插,调动着看与被看的视觉关系,创造出一种实验性的、超越日常经验的互动导向。

在这其中,以一系列斜向围合的三角体块所构成的空间阵列,作为少有的与顶部相连接的体块,似乎具有某种空间仪式感。它用纪念碑式的形体语言,呈现出高度抽象的表现形式,暗示了某种与特定时空相连的状态。其雕塑性的空间形体,帮助摄影师或游荡于空间中的其他人,定出重要的空间瞬间关系,定义着空间的重要形态,同时给予空间以全新的概念和能量。





内在感知,清雪与精神的游离

光如同雾一般充满空间,将人包围,于是空间并非以其物理的规模与尺度被感知,而是以光的体量与容积被人们所记忆。光,通过镜面材料的反射与墙面的均质漫反射,使得实像与虚像交叠在一起。空间通透飘渺,失去了惯常经验的参照,以此进入一种与情绪有关的未知领域。游离中的情绪被物所捕捉,精神性最终脱离物质本体得到最有效的回应。


红色的闪烁物,在蓝色的暗夜之中漂浮,犹如低沉于地底的太空舱体。平卧于水平地面的几何体块以及造型原始的金属装置,激发起了芜的内在感知,并暗示着艺术在反复升华后又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

这是一种强调回到人类内在感知、激发环境多重互动的设计思路。抽象的群体性雕塑,使得互动经验在整体意义上延绵,其所产生的是一种非物质化的内在共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精神性空间效果既平衡了空间结构和平面布局中工具理性的一面,也塑造了在技术文明全面发展的时代,精神性价值与内在感知也有充分饱满的可能性。




新的自然,技术闻名之下的生长

在非自然的构筑物中,认领自然,是园里最生动、最先锋、最具有颠覆性的尝试。如果说把几何体块的组合变化理解为“景”,只不过是一种形体美学观念下的浪漫,那么在非自然的构筑物寻找自然,将有可能在不久的未来成为一种现实语境。

在空间的地面处理过程中,地景铺面的碎石被大量运用,用于户外拼接的步汀石延伸成路径或者区域,柔软的地毯模拟着草地的状态,绿油油的苔藓在绝对距离的观察之下显现出山峦起伏的态势,让更宽广的自然状态下的时空经验得以驻留。


这些材料以自然或非自然的有机属性,创造出了一种观念之下的自然,既拓宽了对于自然更宽泛的理解,也在与几何立面的碰撞中,在积极与消极意义上找到彼此的价值。



空间的生长性,并非仅仅只是时间维度上的生长,在这里更揭示了一种与自然一同生长、且参与空间自然化的整个过程。正如野口勇所言:“混凝土可以是自然的,星际空间也是自然的。”在这样的语境之下,几何体块的“景”就是真实不虚的风景,在室内人工构建的“园里”也是真实不虚的。


△平面图


项目地址 | 中国 南京
项目面积 | 800㎡
设计出品 | 尔我空间设计研究室
设计时间|2020.12
完成时间|2021.04
设计总监 | 丁鹏文
空间摄影 | SFAP

资料提供 | 人像摄影-浅草影像



丁鹏文
尔我空间设计研究室创始人/设计总监

尔我空间设计研究室是由丁鹏文先生创立,是一家以90后组成的多元化空间设计研究室。设计范围涵盖小型商业空间、高端定制化私宅空间,从室内设计到产品设计、品牌策划、策展等等。

尔我喻为你我,宏观来说是一种包容,这世道无外乎你和我,旨为召集更多热爱设计的年轻人 一起为中国青年设计力量发声。微观来讲,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说辞。两者理解为单体的两个⾃我,是内心的不同属性的⾃我对峙,是感性和理性的⽭盾体,是⼀种真实、纠结、⽭盾和依存的状态 。



近期案例

△北京 180m² 极简先锋住宅


MEJACCI 梅亚奇全屋定制


△南京传媒学院图书馆改造

△私宅 | As a cloud

△北京臆宅

△尔我空间设计研究室工作室


△MEJACCI展厅泰州城市店



推荐阅读


首发 .  蜚声设计|苫也 · 未名海:自然之境


清欢。


首发 . Some Thoughts|蕉内杭州概念店,结构刻画


自然营造。


自然安详的氛围。


Boffi、Cassina、Rimadesio 、Flos 等 8 大顶级品牌最新设计


美术馆般的存在,长、扁、平、宽、轻、透的极简探索


独家首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